第一届药物3D打印大会在广东药科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3-11-14 点击数:

  2023年11月11日,“第一届药物3D打印大会”由广东药科大学主办,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医药3D打印机及个性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深圳元一智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极熊3D打印网等承办。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蔡永铭教授为本次会议发表致辞。蔡永铭表示,药物3D打印技术将对整个药学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带领药物制剂走向数字化领域,引领患者用药进入精准用药的新纪元,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希望和机遇。广东药科大学依托广东省医药3D 打印机及个性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药物3D打印装备的研发,孵化了深圳元一智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探索药物3D打印技术落地应用的可能性,为药物3D打印事业添砖加瓦。同时,他也表示,希望更多的团队、企业家加入这个行业,提高药物3D打印的影响力,加速技术的进步与落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广州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四级调研员张亚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市拥有良好的3D打印产业基础,对于高校科研方面也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联合政、产、学、研,共同推动药物3D打印的发展。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冯博华副教授发表题为《产教融合视角下医药3D打印装备开发》的报告。他的团队以墨水直写技术(DIW)的专业药物3D打印机开发为案例,阐述了设备开发的关键技术点、药品打印适配关键属性和人性化交互设计理念。与国外设备相比,售价仅为进口设备的1/4,但在打印精度、成型速度、模组数量方面均成倍提升。在设备的开发过程中,以逆向工程化教育,实现创新性学生团队的培养,实现医工融合、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并以多种大赛为契机,培育学生的科研转化与产业化思维。


  中国药科大学博士、深圳元一智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 陈培鸿作题为《3D打印在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的报告。他指出,随着药物制剂的发展与精准用药理念的提出,药物制剂正在逐步从普适性用药走向精准用药。然而,传统制药工艺单一规格大批量的生产模式,限制了个性化、复杂结构制剂的生产与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结构药剂学理念的提出,缺乏一种实现制剂微结构精准调节影响药物递送效率和能力的生产技术。在其科研于产业化探索过程中,认为理想的口服药物剂型是根据个体药物动力学差异和临床需求,在胃肠道特定部位以可控速率实现定量的药物释放,并且提出了药物3D打印实现的“STLD”技术,即药物的释放速度(Speed)、时间(Time)、空间(Location)、剂量(Dosage)。同时,他还介绍了国内外政策发展与研究进展,并分享了其在改良型药物制剂的研究经历与成果。未来药品的生产并非不一定以集中式的生产模式存在,分布式制造将会是药品按需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方向,而3D打印将是应用实现的技术基础。


  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外部创新合作负责人胡凤麟博士作了题为《MED@ 3D打印药物产业化进展》的报告。他强调,3D打印技术赋予了药片三维结构精准设计和控制的能力,为药物带来了创新的释放行为以及特殊的用途,在口服片剂、胶囊、植入剂等都的应用前景广泛。三迭纪开发的MED@(热熔挤出沉积)的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制剂药物的的研发,可以实现多层片、多孔、多组分等多种形式药物的打印,实现了药物制剂设计即所得。目前,三迭纪已经建立了产业级的全自动药物3D打印产线,多款3D打印药物已获得美国和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同时也与欧洲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欧洲临床试验的发展。


  广东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帆教授作了题为《3D打印数智精准用药,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市面上的药品以成人规格为主,儿童用药多以成人制剂二次分剂量使用,很多儿童患者存在用药剂量不准确的问题,且二次分剂量易引发污染与交叉污染、缺乏清洗标志和用药顺应性低等问题。同时,医院手工分剂量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加剧了医护工作者的劳动负担,亟需一种精准化、智能化的药物调配策略。她表示,其研究开发的3D打印精准调配个性化剂量药品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目前已与多家医院合作,在院内构建3D打印药品分剂量调配中心,自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累计为3万多名有分剂量需求的患者实现精准分剂量用药。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国家重点专科吴红卫主任作题为《3D打印个性化制剂临床应用与思考》的报告。她表示,医院药学部经常遇到需要将药片分剂量的需求,以药师剪切分剂量和研磨等方式为主,但在剂量分配精准度方面易出现不合格和污染的情况,而采用3D打印技术的剂量调配方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并且获得用户的认可。同时,她还列举了多个使用3D打印分剂量用药后获得治疗受益的案例,并探讨其受益原理。



  赛默飞材料与结构分析部流变与挤出工艺中国区应用总负责人祝旻卿为本次会议带来了《在线质量监控工艺助力3D打印药物研发和生产》的报告。他指出,赛默飞可提供多种3D打印技术和热熔挤出(HME)对应的在线质量检测方案,曾协助先声一年内完成利托那韦热熔挤出项目,助力国产3CL新冠组合药物上市。也为南京三迭纪3D打印药物提供PAT技术。会上,他深度介绍了流变、拉曼等手段如何实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PAT监测及原理。未来的制药行业,连续化生产将是趋势,而PAT将是连续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守护者。


 大会的最后环节,参会嘉宾与专家进行了圆桌探讨,深入探讨药物3D打印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能对行业产生的变革,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等国内各地的听众与参会嘉宾展开了激烈的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探讨。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药物3D打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药物3D打印技术发展快速,但仍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进入,群策群力。本次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药物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探索药物制剂发展新方向,为药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落地贡献微薄之力。

 药物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剂技术,根据数字模型层层叠加打印出所需药物制剂。药物3D打印技术灵活的形状和精准的剂量控制、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使得其在创新型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广泛。